天生的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人的创造潜力与生俱来。对孩子来讲,创造潜力人皆有之。日本著名创造学家恩田彰认为,这种幼儿的创造性,对别人未必是新颖的创造,但对孩子自身却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性。 它虽然没有社会价值,但可产生独特的个性活动。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性就会朝特殊才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其中某种低级的、原始的创造力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会走向高级的、有真正创新意义的创造力。 有位幼儿园老师讲过这样一个事例: 一个三岁男孩穿着背带裤,活动时被小朋友拉掉了裤扣。他没有求助老师,自己叫了一名女孩替他按住胸前的裤兜,自己把两根背带分两边,揽腰系住了裤子,然后继续玩耍。 这个急中生智的办法,对一个学龄孩子来说不算新,对一个成人来说更不足挂齿,但对一个三岁男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他知道不让裤子掉下来除了背带还有第二种方法,即在腰部系住,同时他还“发明”出用背带代替腰带。 有个六岁的...
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初期常见的现象。“如何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已成为幼儿园、教师、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幼儿分离焦虑”,幼儿与抚养者之间分离时,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不良情绪。具体表现为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是拒绝进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它会造成人心态失衡,还会促发和加重许多疾病。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幼儿分离焦虑引起足够的重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将来的创造力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小班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还是比较突出的。据有关材料统计显示,在小班新入园人数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 由此可见,解决好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对幼儿园、家庭、幼儿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
“宝宝,叫一声阿姨,阿姨给你糖吃。”这是我们让宝宝开口叫人惯用伎俩,好像也没有一个宝宝能抵挡的住这甜蜜的诱惑。对于宝宝们来说,糖是他们体内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能促进宝宝健康活泼地成长。但妈妈们同时也知道,吃糖过多对身体有害无益: 1造成营养失调。糖类包括白糖、葡萄糖、冰糖、红塘、糖果等,是一种高能量,纯热性食物,但它不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等其他营养成分。每1克糖在体内产生4千卡热量,所以宝宝吃糖后不感到饥饿,食量降低,这样身体所需的热量是够了,但造成其他营养如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的缺乏。 2影响骨骼生长。糖是不含钙的酸性食品,正常人体保持弱碱性,吃糖过多,人体就会变成中性或弱酸性,消耗人体的碱性物质——钙,导致小儿缺钙,骨质疏松,严重的甚至引起佝偻病。婴幼儿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加上骨质疏松,很容易发生骨折。 3损害牙齿。损坏牙齿的最大敌人是乳酸杆菌,它喜欢在齿凹窝中的酸性环境里繁殖、生长。幼儿吃糖过多又不及时漱口,会使口腔里的酸度增加,为乳酸杆菌的繁殖生长创造条件...
《西尔斯育儿经》 “讨厌的2岁孩子”这种说法不仅很过分,而且也不公平。尽管2岁的孩子确实具有挑战性(3岁的孩子也一样),但同时他们又棒极了。孩子在能力方面的最大变化发生在语言领域。初学走路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好的语言理解能力——他听得懂你说的大部分内容。同时,2岁大的孩子还能更好地让自己为别人所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时蓬勃发展了起来。这种双向的语言交流使得对孩子的管教变得容易了起来。对语言的掌握让2岁的孩子能够利用大人的帮助给他带来好处,并且有助于他感到“长大了”。当然,这个阶段仍然存在着让孩子感到挫败的时候,有时你的2岁孩子会十分费劲地想要别人明白他的意思,有时他会发现他没办法让周围的世界来满足自己的全部愿望。 2岁大的孩子开始具备了在家庭内部保持力量平衡的意识。这个小家伙开始对各种各样的限制有了判断,能够弄清楚自己与爸爸、妈妈、哥哥和姐姐以及熟悉的照料者之间应该分别保持什么程度的关系。他对家庭环境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支配...
长牙期如何护理 注意宝宝牙齿生长的顺序 当宝宝的牙床冒出小小的、白白的乳牙蕾时,相信爸妈们会非常高兴:“我的宝贝长牙了”。然而每个孩子长牙的时间并不相同,有人3个月大就开始长牙,也有1岁之 注意宝宝牙齿生长的顺序 当宝宝的牙床冒出小小的、白白的乳牙蕾时,相信爸妈们会非常高兴:“我的宝贝长牙了”。然而每个孩子长牙的时间并不相同,有人3个月大就开始长牙,也有1岁之后才开始长牙的,因此爸妈们不用太紧张。只要宝宝在1岁半之前长出第一颗牙,3岁前20颗乳牙全部长出来就可以了。 宝宝大约在6~10个月大时,最先长出下颚的2颗门牙,接着于8~12个月大时长出上颚4颗门牙,9~13个月大时长出下颚2颗侧门牙,12~18个月大时长出4颗前臼齿,12~24个月大时长出4颗犬齿,24~36个月大时长出4颗后臼齿,至此20颗乳牙全部发牙完成。 不过,每个宝宝的长牙时间存在差异,没有按照上述时间长牙没有关系,要特别注意的是乳牙的...
婴儿刚出生后,人们通常会用尿布或“尿不湿”这样的工具解决孩子的大小便问题。但是,什么时候孩子开始具备自己上厕所的智力呢?应如何教孩子自己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呢?这些问题虽不大,但却是大人和孩子都需要学习和适应的一个过程。 首先应该了解的是,什么是“上厕所教育”?这种教育旨在帮助孩子逐渐摆脱用尿布解决大小便的问题。在施行这种教育前,大人自己首先要为“上厕所教育”备课。 教会孩子自己上厕所并非一日之功,有的孩子两个月后就能学会,而有的孩子则需要半年才能适应,因此,大人需要做好耐心辅导的心理准备。在教孩子自己上厕所的同时,还应帮助孩子逐渐克服尿床的习惯,但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 大多数家长并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教孩子上厕所了。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当孩子...
文章来源:宝宝中心 6~9个月宝宝典型的睡眠情况 这一阶段的宝宝大概每天要睡14~15个小时,而且一次可以睡上比较长的时间。如果你的宝宝能够睡一整夜,他很可能是在半夜短暂地醒来过,但他已经知道如何自己重新入睡了。这是宝宝养成了良好睡眠习惯的成功标志。现在宝宝可能在白天只需要小睡2次,上午1次,下午1次,每次1.5~2个小时。如果你的宝宝仍然要每天小睡3次,你也不用担心。只要你记得:每天固定的晚上及白天小睡时间有助于调整宝宝的睡眠规律。 你怎样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在这一阶段,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建议,帮助你的宝宝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 建立并遵守一套睡前程序。 虽然你可能已经建立了一些睡前程序,但你的宝宝要到这时才会真正参与其中。不管你的程序是否包括给宝宝洗个澡、跟他玩一个安静的游戏、给宝宝做好上床睡觉的准备、为他读一两篇睡前故事、或是唱一支摇篮曲 ,你都要确保坚持每天在同一时间、...
文章来源:宝宝中心 新生宝宝典型的睡眠习惯 新生宝宝要花很多时间睡觉。尽管睡眠时间的长短在不同的宝宝身上可能差别很大,在最初的几周里,宝宝每天大约要睡16个小时;到3个月大时,每天要睡14~15个小时。而且在最初的几周里,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宝宝每次睡眠的时间不会超过3~4个小时。也就是说:作为父母你很难睡个整宿觉而不被打断。晚上,你要起来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白天,你还要陪他玩耍。虽然有些宝宝早在6周大时就能睡整夜觉,但是大多数宝宝在5~6个月之前,还不能整夜安睡。你可以从一开始就教你的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帮助他早些达到这个成长里程碑。 你怎样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了解宝宝表示疲倦的表现。 在最初的6~8周,你的宝宝一次醒着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2个小时。如果宝宝醒来后,过了太久才让他睡觉,他可能会因为过度疲倦而难以入睡。注意观察宝宝困倦的表现。看看他是不是在揉眼睛、拉自己的耳朵...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叶洲) 在圣元乳粉调查结果公布之后,公众对于相关的专业问题仍感迷惑,昨天,卫生部在其官网公布详细解答。专家表示,一般来说,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不需要治疗。 卫生部前日通报指出,湖北患儿仅能诊断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而非真性性早熟。专家组表示,女孩在8岁前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或9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或一侧睾丸过大,就被认为是性早熟。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是指女孩仅有乳房发育提前。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会自然消退,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不需要治疗。但是,避免有害因素的刺激和加强随访是有必要的。同时,专家提醒,家长必须注意,有一部分在最初诊断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患儿也有可能同时有潜在病因,若此种病因不及时去除而长期存在,乳房持续不消退抑或继续增大,有可能会继发真性性早熟。如果发生了真性性早熟,则会影响儿童的最终身高和心理健康。因此,应定期复诊,复查骨龄、子宫和卵巢等,及时发现真性性早熟,并治疗潜在疾病。
类别:q○○b○○ 裤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怀孕头3个月怕流产,怀孕7~8个月的时候又怕胎动不正常、胎死腹中,还怕有了宝宝影响升职,我老公都说我有孕期焦虑症了,我认识的那些孕妇也是这样。”怀孕4个多月的小C这样对记者说。心理学专家指出,八成孕妇有心理焦虑和抑郁,尤其是“杜拉拉”式职场孕妇。要先调节心情再处理事情,保持乐观对孕妇和宝宝都有好处。 80%的孕妇心理焦虑抑郁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对记者称,她接触过上海某媒体一位高职女领导,她说她怀孕后每天都担心孩子。凡是可以想到将来有可能发生在宝宝身上的事情她都想到了,例如孩子会否有兔唇、将来会不会生活不开心,甚至因小学生跳楼事件而担心孩子长大后会否跳楼?她常因为这些担心而睡不着觉。怀孕还让她错过了升迁机会。她在待产时就常常在半夜哭泣,把老公拉起来大吵大叫。她说自己有产前抑郁症,但又怕吃药影响宝宝健康,这就产生了更多的心理负担。 “80%的孕妇都会出现心理焦虑和抑郁的状况,其中很多是&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