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了解孩子天生的创造力和破坏性(图)

Public qooboo 写于 2010-12-27

 天生的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人的创造潜力与生俱来。对孩子来讲,创造潜力人皆有之。日本著名创造学家恩田彰认为,这种幼儿的创造性,对别人未必是新颖的创造,但对孩子自身却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性。

  它虽然没有社会价值,但可产生独特的个性活动。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性就会朝特殊才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其中某种低级的、原始的创造力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会走向高级的、有真正创新意义的创造力。

  有位幼儿园老师讲过这样一个事例:

  一个三岁男孩穿着背带裤,活动时被小朋友拉掉了裤扣。他没有求助老师,自己叫了一名女孩替他按住胸前的裤兜,自己把两根背带分两边,揽腰系住了裤子,然后继续玩耍。

  这个急中生智的办法,对一个学龄孩子来说不算新,对一个成人来说更不足挂齿,但对一个三岁男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他知道不让裤子掉下来除了背带还有第二种方法,即在腰部系住,同时他还“发明”出用背带代替腰带。
  有个六岁的孩子开看见外婆每拖完地板总会捶背喊累。他就对外婆说:“我长大了就要造一种拖把,上面有五六个按钮。外婆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能自动拖地,再按另外的按钮又能自动洗拖把,再按一个按钮又能自动绞干......

  这是一种大胆的设想,属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孩子中较为常见。如果注意培养和训练,并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就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如何培养和保护好孩子的创造性呢?

  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要受成人支配。

  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比如:允许孩子有希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块由他或她自主“摆摊”的地盘,接受孩子对成人的合理建议,相信孩子们的每一次保证等等。

  培养、训练孩子的想象。想象是孩子思维活动的主体。想象越丰富,思维也越活跃。培养孩子的想象,在于培养想象的思路。

  比如,要孩子们尽可能多的说出红砖的用途。有的小朋友说,红砖可以造房子,砌围墙,铺地等。这些答案仅限于“建筑材料”范畴。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当锤子钉东西,可以在地上画画。他的思维就突破了“建筑材料”的范畴等等。这就是扩散性的想象思维。

  还有,老师要孩子们把一只腊制鸭子沉到水里,许多小朋友用各种东西压,都不成功,有一个小朋友用一团橡皮泥粘在鸭子底部,这样蜡鸭子就沉到水里。这小朋友采取了逆向性思维,他成功了。所以,培养孩子的多种思维很重要。

  全方位地扩大孩子的阅历。知识和经验是孩子构成丰富想象的材料。有句老话:“见多识广”。教给孩子的知识要尽可能广博,可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以涉猎生物、化学、电子等等。但要注意,宜广不宜深。

  在家中,如果看见孩子在自言自语,不要讥笑他;看见孩子在沉思,不要打断他;要允许孩子做白日梦,多给孩子玩游戏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发展的。
  发现、保护并且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是培养、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这是每个家长不可忽视的。



阻止孩子的一些“破坏性”行为,会伤了孩子的创造力吗?

     孩子之所以有“破坏性”行为,在于孩子不明白创造的意义,阻止这种行为关键看父母采取了什么措施,只要方法得当,不一定会伤害孩子的创造力。

     当孩子拿着画笔在白色的沙发上涂画,一位妈妈二话不说,没收全部画笔,并狠狠地训斥孩子一顿,孩子心里自然不好受,以后也许会很胆怯去做;但另一位妈妈呢,先是询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当得知孩子在试着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画笔,配出紫色时,妈妈先是对孩子的想法给予赞赏。然后耐心告诉孩子,这样会把沙发弄脏了,坐上去我们衣服也会脏,衣服脏了要花时间洗,就没时间陪他看动画片了。妈妈随后还拿出几张白纸,和孩子一起在纸上画。第二位妈妈的行为,不但没扼杀孩子的创造性,还让孩子意识到:创造没有错,只是创造的材料选错了。

     当孩子进行“破坏性”行为时,父母如果一味溺爱,觉得孩子快乐就行,不进行引导,也是不行的。放任孩子去创造,可能会破坏一些财物,甚至可能伤及周围的人,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不利于孩子未来融入社会,得到良好的生存。



Q:关于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性,请给爸爸妈妈们一点建议吧?

A:孩子的创造是自然的,保护孩子创造性,包括三方面:让孩子感受发现的快乐,推动孩子进行探索,探索的结果要建立在孩子自身能力的基础上。

让孩子感受发现的快乐,是发现的快乐在推动孩子的探索。父母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者,在设置好安全的环境,如确保孩子不会触电、桌子、椅子很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总盯着孩子,让孩子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评判着。

推动孩子探索,父母应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的探索活动,让孩子做主,经常给予适当的评价。如: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的想法很奇特!等等。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创造是有价值的,是被关注的。

探索要有收获,有收获不意味着身体力行帮孩子完成事情,而是要帮他掌握做事情的方法,通过探索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比如拼图,不能替孩子去做,最好是通过看图、看说明书等方式,让孩子一步步学习,掌握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孩子会提很多的问题,即便是家长不知道答案,也应该给他一个积极的回应,和他一起去找答案。让他知道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有答案,有些答案还是未知,妈妈也还不知道呢,人类总是在不断向未知挑战的。

类别:q○○b○○ 裤袋 | 标签: 心理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