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语 比划出爱与快乐
|
文、图片整理/记者李双宏
缘起
与还不会说话的幼儿交流
提起手语,可能大多数人都认定它是听力障碍人士进行沟通的一种特殊语言,不过现如今流行于早教圈子的婴儿手语,可与这种手语概念不甚相同。所谓婴儿手语,是混合了聋哑人使用的标准手语和婴儿天生就会使用的某些手势之后形成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尚未具备说话能力的婴儿提前与人交流,让年轻的父母们得以在宝宝学会说话之前就能够跟他们沟通,更好地明白孩子想表达的意思。
事实上,孩子天生就具备依靠某些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用食指指向他们想要的东西,拥抱他们喜欢的人等,我们很容易凭借直觉了解其含义,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婴儿手语考虑了婴儿的学习能力,所以全部采用简单的手势,并且很多符合成人的日常习惯,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能掌握。
发现
有益于孩子身心发育
在婴儿手语的课堂上,记者发现,这里除了有专门的老师教授手语之外,还有游戏、唱歌等多种活动,全方位促进婴儿和父母的交流。
在这里,父母和婴儿要学习替代不同文字意义的简单的手语手势,它们的主要内容大多与婴儿的喂食和情绪表达有关。比如,屈臂放于胸前,手掌朝下,从上到下挥动就代表东西没有了;用食指轻触嘴巴就是饿了;渴了的话,动作就变为了拇指抬起,其余四指微屈形成奶瓶的形状,然后做出“喝”的动作;不停地吹气是热了;夹紧双臂,紧贴身体两侧是代表冷了……经常用简单的手语与婴儿交流会减少他的失落感,在亲子间建立起温暖而又丰富的联系。教手语的关键是要重复,每天都要进行,而且父母做手势的同时还有辅助语言和具体物品,要正确地说出相应的话,以便强化婴儿的印象。
父母在知晓这些动作之后,就可以和婴儿用手语进行沟通,更好地明白孩子的意思。“一个只有十个月左右大的孩子,你不可能要求他告诉你说我怎么了,但是通过手语你就可以比较容易明白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期望达到什么。”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有天晚上发现自己的孩子哭闹不止,通过手语她明白孩子是受到了惊吓,后来发现是因为隔壁房的门窗没有关牢,声响吓倒了孩子。
父母与婴儿凭借手语得以真正的快乐交流,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都可以在充分理解后得到满足。有研究表明,如果让半岁左右的婴儿开始系统学习手语,不但有益于其身心健康,而且对其脑部发育也很有好处。
提醒
手语不能代替学习说话
选择手语课程,父母们的动机各不相同。有些人希望能帮助孩子早说话,有些人想让孩子提高智商,还有一些人纯粹是为了帮助孩子改善情绪。有专家表示,婴儿手语对孩子的语言和识别发育都有极大的帮助,婴儿也需要交流,如果用手势或者其他肢体语言与他进行交流,比用纯粹的语言效果更好。
同时,手语还能让孩子爱与人交流,建立大人和孩子的交流通道,就感兴趣的话题交谈;同时,宝宝手语能引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促使孩子进行“对话式”阅读;宝宝手语还锻炼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控,建立自信。如此一来,生活变得更加容易和更富有乐趣,大人和孩子自然会更加亲近。
不过也有不少爸妈担心教授婴儿手语会影响孩子们正常的语言学习能力,专家就建议说,教婴儿们学习手语是和教他们说话一同进行的,并不是用手语来代替说话,所以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语言能力,相反,因为在应用手语的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语言的结构。手语带给孩子大脑能力的锻炼,反而会加速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会使用手语来表达自己需要的孩子通常学会说话的年龄也更早。
但也有专家就表示,婴儿学习语言的能力是人类经过百万年进化而形成,属于“先天设定”,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时语言水平就可以达到相应水平,好比自动程序一般,因此无需太早培育。“最近早教市场的热闹其实部分程度上是因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市民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普遍增强,别人学的自己要学,大人学的小孩也要学,希望尽可能地不弱于人,其实,这个阶段,开开心心的玩是最好的早教手段。不过专家同时也表示,父母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这才是真正促进婴儿智力、语言和心理发展的有益元素。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