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爸和宝贝意见不统一时(图)
父母要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
父母如果能够让孩子体验到“给”的乐趣,孩子就会对“不”表现出自然的神态了。父母要经常向孩子灌输“给予“的观念,常鼓励孩子帮助别人,让他们在体验帮助别人所带来的乐趣。
有的孩子有这样的习惯,经常用命令的口气同别人说话。比如命令父母说:“把鞋给我拿来。”命令别的小朋友:“过来帮我!”产生这种不良的行为,可能是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从父母那里学考了命令别人的“本领”。有些父母认为,在家里不用客气,因此在家庭成员之间常常用命令的口气讲话。在这种孩子心目中,自己就是中心,因此从来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心里有什么不高兴得事可以慢慢说出来,用命令的口气说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常常还会把不好的情绪带给别人,把本来可以的办好的事情办坏。
家长:老师,我家的孩子经常用命令的口气同别人说话。比如命令父母说:“把鞋给我拿来。”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心里有什么不高兴得事可以慢慢说出来,用命令的口气说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常常还会把不好的情绪带给别人,把本来可以的办好的事情办坏。
1要改正孩子命令别人的不良的习惯,父母首先要树立榜样,从自己做起,在家里创造出一种民主、礼貌、和谐的气氛。
2当孩子命令别人的时候,父母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人和人都是平等的,请别人帮忙应该有礼貌,别人才愿意帮助你。说话像下命令,别人就会讨厌你,不愿意帮助你。3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要学会比较敏感,经常注意纠正孩子命令式的讲话语气。如果孩子用命令的口气说话,父母就要向孩子要求,说话不能使用这种口气,直到孩子改变语气了为止。

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
有些家长总是持有这样的想法:我是孩子家长,孩子就该听我的,我说了算。在与孩子讲话时,总是以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做这做那。
实际上,父母的权威并不是靠命令和强制的力量形成的。命令和强制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在表面上服从你,而在其内心深处是不服气的,甚至于产生严重的逆反心里。
三句好话心头暖,三句恶语透心寒。同是一件事,父母的言语不同,得到的沟通效果就大不一样。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普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沟通手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习惯用语、语气和态度,均能影响到与孩子的沟通。
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失败,家庭教育也就失败了。当父母不能完全理解孩子,他们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也不会被孩子理解和接受。这样,无论父母出于多么良好的动机,制定了多么远大的目标,最后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急于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要注意,切忌用命令、讽刺、挖苦之类的语言去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的权威不是什么人赋予的,也不是在育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在父母正确地行使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的过程中,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父母的权威不能靠对孩子进行家长作风式的“教育”或灌输就能获得,而是靠你做出模范性的行动来获得。
如果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不能或者不愿意履行自己对家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孩子就不会把父亲当作家长来看待,无论自己的父亲说什么,他都不会听从。
如果父母的权威因为诸如此类的不负责任而丧失的话,当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会引发许多问题。近年来,子女殴打父母的现象日渐增多,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发生在父母没有权威的家庭中的比例相当高。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棵向上的小苗。孩子都希望自己进步,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表扬,如果因为做得不够好,老得不到肯定,有些孩子会因此失去信心。
类别:q○○b○○ 会员专区 | 标签: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