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麻疹(全知道)

Public qooboo 写于 2009-02-16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是影响到皮肤及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潜伏期是7~14天,麻疹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很高,可并发肺炎。

  麻疹是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潜伏末期即开始有传染性。近年来不典型病例增多,增加了诊断难度。因此,在控制其流行的3个环节中,就以抓保护易感者这一环节更为重要,管理好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亦应重视。通过对麻疹,发病情况的调查及对免疫人群的抗体监测,在目前麻疹的免疫策略中重点研究了初免年龄的选择和再免疫问题。

  8月龄至14周岁的儿童,无论既往有无麻疹疫苗(含麻疹成分联合疫苗)的接种史或麻疹患病史,都应进行麻疹疫苗的强化接种。正在感冒、发烧的儿童应该等病愈后接种。以前有过药物、花粉等过敏史的儿童,不鼓励再接受麻疹免疫强化接种。

  专家提示,接种当天家长应让孩子多喝水,注意休息。接种后短时间内出现红肿、发热等症状属正常现象,家长可用热毛巾对红肿处进行热敷。年龄较小的孩子对注射疫苗比较紧张,要避免空腹接种引起的低血糖等反应。注射疫苗后不要着急离开,要在接种点观察一刻钟至半小时为宜。

  • 初免年龄的选择: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一样。前者初免年龄为13—15个月,而后者则定为9个月。这些都是根据10年前所进行的婴儿胎传抗体在体内持续时间的研究结果而制定的。

  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的开展,麻疹的发病年龄出现很大变化,即向小年龄组和大年龄组两头推移。免疫年龄前发病率有上升,如尼日利亚的贝宁,1岁以下发病占47%,在南非城市人口中患麻疹的有20%一45%年龄小于9个月。

  目前大多数26岁以下的人免疫力是从疫苗获得的。疫苗免疫的年轻母亲的抗体平均滴度要比自然感染麻疹的年长母亲低0.8log2滴度,相应的抗体水平的差异在他们的孩子中也同样存在。

  国外有人证实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要比自然感染麻疹病毒后产生的低。有人研究了影响麻疹疫苗血清学应答的因素,指出那些抗体滴度小于1:40的母亲的5—10月龄婴儿比具有高抗体滴度的母亲所生的婴儿更易从自然麻疹或免疫后获得抗体,且几何平均滴度也高。

  • 再免疫问题:
    在初免年龄前麻疹患儿比例上升的同时,青春期患者也有所上升。

  80年代美国大学生麻疹患者数占一定比例,1980年为l.5%,1981年为3.3%,1982年为6.7%,1983年为19.8%。1985年加拿大的麻疹患者中15岁以上的占26.9%。我国材料也是15岁组发病人数有增多,因为:

  ①一剂免疫能使易感儿人数迅速下降,然而由于部分免疫成功的儿童没有机会暴露于自然麻疹中,若干年后麻疹抗体渐下降甚至消失。

  ②部分儿童没得到免疫或免疫后应答失败。所以不可避免地会累积部分对麻疹敏感的青少年,造成该年龄组麻疹发病数上升。因此许多国家都实施再免疫计划,如北欧各国“双钟方案”的初免年龄是1岁半,再免年龄芬兰是6岁,其它国家是12岁,再免目的是使第一次漏种的此时可得到补种;初免失败者此时可获补免;初免成功者此次可加强免疫。

  此方案的优点为:

  ①如2次接种都有90%的覆盖率,并有90%效果,则仅省5%以下的青少年对麻疹缺乏免疫力,低于流行所需要的易感人群数,就不会造成麻疹大流行。

  ②再免诱生的抗体主要是免疫球蛋白G,且它比初免产生的免疫球蛋白G持续时间更长,保护期也就更长。

病因

  麻疹俗称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儿的眼、口、鼻、咽、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中。当病儿咳嗽、喷嚏、说话、哭叫时,病毒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因此病儿是惟一的传染源。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预防接种的婴幼儿均为易感儿。

  麻疹是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的传染病,以冬末春初时发病为多,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就连6个月以下的婴儿也会患麻疹。每个人出过一次麻疹后可获终身免疫。

症状

  麻疹的症状及发病的过程要经过四个时期:

  1潜伏期:为11天~12天。此时期没有任何症状,若是用血清被动免疫后,可延长到3周~4周。

  2前驱期:一般为3天~4天。主要症状是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结膜充血、食欲减退。初期症状与重感冒相似。发热时,体温可高达39℃~40℃。发热的第2天~3天,口腔内靠近磨牙的两颊内黏膜上可看见白色小点,称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征。此斑在皮疹出现1天~2天后即自行消失。

  3出疹期:为2天~5天不等。病儿发热第4天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开始从耳后和颈部先出,接着蔓延到面部、躯干、四肢直至手心、足底。3天~5天左右皮疹出齐,由稀疏逐渐加密,融合成片状,颜色加深呈暗红色。发疹高潮时,全身症状加重,热度升高,咳嗽频繁,两眼畏光,分泌物增多,咽部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烦躁不安,嗜睡,也有时出现呕吐、腹泻等,并且精神委靡。

  4恢复期:为10天~14天。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于2天~3天内逐渐消退,体温下降,逐渐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消失,精神食欲好转。

  有些患麻疹的病童会抱怨光线刺痛了他们的眼睛,通常这种情形不值得担心,但你要向医生提及此事。只有在罕见的情形下,病痛畏光,才可能表示他患了脑膜炎。

并发症

  麻疹病儿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肺炎:多发于出疹期;

  2喉炎:多发于出疹后;

  3脑炎:继发于出疹期和恢复期;

  4其他疾病:如口腔炎、中耳炎、肠炎、化脓性结膜炎等。

护理

  麻疹病儿无须特效治疗,主要是细心护理。良好的护理可以避免发生并发症,使麻疹病儿早日康复。在护理时应该做到:

  1居室应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病儿忽冷忽热或直接吹风,尤其是冬天,因吹风后体温突降,易使疹子隐退而出不透。也不要为了疹子出透而采取“捂痧子”的老办法。因为捂得过热,会因热度过高而抽搐。尤其是夏天,过热会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而中暑。所以,过冷过热都容易引起并发症。

  2注意眼、鼻、口腔的清洁卫生。每日用温开水洗眼,用消毒棉球擦去分泌物或痂皮,以免将眼封住而睁不开。用消毒棉签轻扌卷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鼻腔清洁畅通。婴儿太小不会漱口,可喝温开水清洁口腔。

  可以洗澡,洗后用温水清洗眼睛、鼻、口腔,以防并发鼻炎、中耳炎等病;

  3饮食应保证营养: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如母乳或牛奶、豆浆、粥、烂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热度退后,可增加蒸蛋、豆制品及蔬菜。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恢复平日的饮食。孩子出麻疹,一般不要忌嘴。此外还应多饮水或喝热汤,既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易于发透,又有利于消除体内毒素。

  4防止并发症:隔离看护,随时观察宝宝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就诊

  在护理麻疹病儿的过程中,不要接触患呼吸道感染的人,以免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若是发现肺炎、喉炎、脑炎以及其他并发症时,均需及时送医院治疗。

预防:

  当孩子到了适当年龄,要进行免疫接种。

  如果孩子没有患过麻疹,也没有进行免疫接种,但已经接触到麻疹,医生会注射一种名叫丙种球蛋白的抗体。医生不太可能让孩子服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没有抑制的作用,还会破坏体内菌群平衡。但如果发生了由细菌引起的并发症,医生就会让孩子服用抗生素。

  麻疹是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但必须做到:

  1麻疹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不接触麻疹病儿,以杜绝传播源。

  2对8个月以上的婴儿,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自动免疫。这是最积极的预防措施。

  3对接触麻疹病儿后的体弱、易感婴儿,可在接触后5天内肌肉注射成人血清或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使婴儿不发生麻疹或发生轻型麻疹,并可减少严重的并发症。

  4凡是接触了麻疹病儿的婴儿,应从接触后第7天起隔离观察至第21天。若是接触后注射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清者,应延长隔离期到28天。

类别:宝宝/全家 生病/用药/就医/接种 | 标签: 用药  接种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